
GEO优化
别再用五年前的套路做网站了,Google的AI早就变天了
咱们开门见山,不整那些虚的。如果你现在的网站运营逻辑还停留在“堆砌关键词、发垃圾外链、伪原创文章”这老三样上,那我劝你趁早收手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江湖,早就不是那个谁嗓门大谁就有理的时代了。
我做这一行十几年,眼看着Google的算法从当年的Panda、Penguin一路进化到现在的Core Updates,再到如今席卷全球的SGE(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,生成式搜索体验)。这一路走来,多少曾经叱咤风云的“SEO大神”因为跟不上节奏而销声匿迹?
现在的局势很明朗:AI大模型(LLM)正在重构流量分发的逻辑。搜索引擎不再仅仅是一个“目录索引”,它正在变成一个“答案引擎”。Google、Bing,甚至国内的百度,它们现在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:找到最权威、最值得信任、也是最像“人”写的内容,然后直接把答案喂给用户。
这就是为什么Google要把E-A-T升级为E-E-A-T(Experience, Expertise, Authoritativeness, Trustworthiness)。多出来的那个“E”(Experience,经验),就是AI目前最大的软肋,也是咱们企业网站唯一的活路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E-E-A-T优化策略摊开来跟大伙儿聊聊,教你怎么建立一个连AI都不得不服的权威内容体系。
经验(Experience):AI没下过工厂,但你下过
这第一点,咱们得讲讲那个新增的“E”——经验。
现在的AI,写代码溜得飞起,写首藏头诗也是信手拈来,但它有一个致命的死穴:它没有肉身,它没法去现场。它写不出那种“手摸过刚刚注塑出来的ABS外壳时的温热感”,也写不出“在海关清关时因为一个HS编码填错而急得满头大汗的真实教训”。
这就是你的机会。
我在给很多企业做咨询的时候,发现他们最大的毛病就是“端着”。网站上的文章写得四平八稳,全是“我们致力于提供一流服务”这种正确的废话。这种内容,ChatGPT一秒钟能生成八百段,搜索引擎凭什么收录你的?
真正的E-E-A-T优化,要求你在内容里注入“实战的泥土味”。
- 少讲空话,多讲故事:别光列参数,讲讲这个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炸了几次机,是怎么解决散热问题的。
- 视觉证据:用真实的、甚至是不那么精美的手机实拍图和视频,去佐证你的文字。AI生成不了你仓库里真实的忙碌场景,也生成不了你和客户握手时的那个眼神交流。
- 第一人称叙述:多用“我”、“我们就曾遇到过……”这样的句式。打破上帝视角,让读者(和爬虫)感觉到屏幕后面是个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一台冰冷的服务器。
专业性(Expertise):别做百科全书,要做外科医生
很多老板有个误区,觉得网站内容越全越好,恨不得把行业百科全书都搬上去。错了,大错特错。
现在的互联网不缺泛泛而谈的知识,维基百科和各大门户早就占满了坑位。你需要做的是“垂直领域的深度穿刺”。这就是专业性(Expertise)的核心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是做数控机床的,你别去写“什么是数控机床”,这种词你抢不过百度百科。你应该写“在加工航空铝合金时,如何通过调整切削液浓度来延长刀具寿命”。
看到区别了吗?前者是科普,后者是专家诊断。
我们要建立的内容体系,必须是基于“痛点解决”的。你要预判你的客户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棘手问题,然后给出独家的、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。这种内容,在Google眼里就是High-Quality Content,因为它具有稀缺性。
此外,内容的深度必须达到“论文级”的严谨,但要用“人话”讲出来。引用行业标准(ISO、ASTM)、引用权威数据,这些都是加分项。记住,AI目前主要是在“概率预测”下一个字是什么,而你是真正在“输出逻辑和判断”。
权威性(Authoritativeness):不仅要被看见,更要被引用
以前做SEO,大家疯了一样发外链,论坛签名、博客留言什么烂招都用。现在这一套早就过时了,甚至会被判定为作弊。
E-E-A-T里的“权威性”,指的是你在行业里的江湖地位。这就像在学术界,你的论文厉害不厉害,不是看你写了多少字,而是看有多少同行在引用你的观点。
在这个阶段,你需要跳出网站本身,去思考“数字公关(Digital PR)”。
- 成为数据源头:与其引用别人的数据,不如自己发布行业白皮书或年度调查报告。哪怕数据量不大,只要是原创的一手数据,你就拥有了被别人引用的资本。
- 即使是做外贸,也要有品牌思维:这一点至关重要。特别是在进行专业的 外贸网站建设 时,我们必须意识到,Google非常看重品牌在第三方平台上的声量。你的LinkedIn企业页有没有深度文章?行业知名的媒体有没有报道过你的技术突破?这些站外的信号,都是Google判定你是否“权威”的依据。
- 作者署名权:别再用“Admin”发文章了!给你的每一篇深度文章配一个真实的作者,附上他的Bio(简介)、LinkedIn链接和他的从业资质。让Google知道,这篇文章是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写的,而不是临时工凑数的。
可信度(Trustworthiness):这是所有交易的基石
T(Trustworthiness)是E-E-A-T中最基础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。如果这一关过不了,上面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白搭。
想象一下,用户进了一个装修豪华的店铺,结果发现老板戴着面具,连个营业执照都没有,收银台还破破烂烂,他敢掏钱吗?网站也是同理。
这不仅仅是装一个SSL证书(HTTPS)那么简单。信任感的建立是全方位的细节堆砌:
- 透明的联系方式:不要只留一个Contact Form。把物理地址、电话、甚至Google Maps的嵌入地图都放上去。
- 隐私政策与条款:根据GDPR或CCPA的要求,把Privacy Policy写清楚。这不光是法律问题,更是告诉搜索引擎“我是个守法合规的正经生意人”。
- 退换货政策:对于电商站,这是信任的核心。
- 真实的客户评价:这里说的不是你自己后台添加的“王先生说好”,而是接入Trustpilot、Google Reviews等第三方平台的真实评价插件。敢于展示差评并公开回复的企业,反而更让AI觉得真实可信。
结构化数据:主动跟AI“交朋友”
前面讲的都是内容层面的“道”,现在咱们得讲讲技术层面的“术”。
你要知道,现在的搜索引擎爬虫(Spider)和AI模型,它们阅读网页的方式跟人不一样。人看的是排版和图片,机器看的是代码和标签。如果你想让AI快速理解你的E-E-A-T,你就得把这些信息“喂”到它嘴边。
这就是Schema Markup(结构化数据)的作用。
别嫌麻烦,这是必须做的功课。你需要用Schema代码明确地告诉搜索引擎:
<Organization>:我是谁,我的Logo是什么,我的社交媒体账号有哪些。<Person>: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,他有什么头衔。<Article>: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,发布时间是什么时候。<FAQPage>:这里面有哪些问答对。
通过部署这些代码,你是直接在跟机器对话。当Google的AI在构建知识图谱(Knowledge Graph)时,拥有清晰结构化数据的网站,就像是带了工牌的员工,能优先进入核心区域。这属于技术SEO的高级范畴,很多传统建站公司根本不懂,但这恰恰是弯道超车的关键。
拒绝同质化,打造“困惑度”高的内容护城河
现在有个很火的概念叫“AI检测”。各大平台都在打击纯AI生成的垃圾内容。怎么避免被误伤?或者说,怎么证明你是人类?
这就涉及到一个技术指标:Perplexity(困惑度)和Burstiness(爆发性)。
简单说,AI生成的文章通常很平滑,句子结构单一,逻辑四平八稳,读起来像温吞水。而人类专家的文章,充满了“意外”。我们的长短句交替会很频繁,我们会用反问、感叹、隐喻,甚至是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。
所以,我在指导团队做内容时,有一个死命令:每一篇文章,必须包含至少20%的“非共识”观点或独家案例。
比如,大家都说A方法好,你就要敢于指出A方法在特定环境下的缺陷,并提出B方案。这种“反常识”的锐利度,是AI目前很难模拟的。
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做化工设备的客户,他们的内容原本全是照搬说明书。后来在 厦门创意互动 的深度介入下,我们帮他们重构了内容策略,专门采访了他们的一线维修工程师,整理出了一本《设备故障排除实录》。这里面全是那种“听起来很土但极其管用”的野路子。结果呢?这个栏目的页面停留时间翻了三倍,Google直接把其中几个页面推到了Featured Snippets(精选摘要)的位置。这就是“人味儿”的力量。
未来已来:从流量思维转向资产思维
兄弟们,做网站、做网络营销,眼光得放长远点。
过去的SEO是狩猎,拿着猎枪(关键词)到处打鸟(流量),打一只少一只。现在的E-E-A-T优化,是种地。你要深耕你的内容土壤,施肥(专业性)、浇水(活跃度)、除草(技术优化),最后长出来的果实(品牌信任),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资产。
随着SGE和各种AI助手的普及,用户搜索的频率可能会下降,但单次搜索的质量会极度上升。用户不再需要点开十个链接去拼凑答案,他们只想要一个最靠谱的建议。
如果你的网站能成为那个被AI引用的“唯一真理”,你就赢了。
在这个技术飞速迭代的关口,千万别为了省那点钱,去搞那些虽然便宜但毫无灵魂的模板站或者AI垃圾站。那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成本,更是把你 painstakingly 建立的品牌信誉往火坑里推。
不管是面对复杂的Google算法,还是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,保持专业、保持真实、保持对技术的敬畏,永远是唯一的正道。如果你觉得这些策略落地太难,或者想找个懂行的人聊聊怎么给你的企业打造这套“AI信任体系”,随时欢迎来找我喝茶。咱们不谈虚的,就谈怎么帮你在这个AI时代,把生意做得更稳、更硬气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