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这行这么多年,我点开过不下五千个外贸企业的“About Us”页面。说实话,99%的页面我看一眼就想关掉。为什么?因为它们就像是从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次品:
“我们成立于2005年,占地5000平米,有100个员工,我们致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……”
兄弟,这种话术在2010年可能还能凑合,但在今天,这简直就是给客户喂安眠药。老外采购商也是人,他们每天要看几十个供应商的网站,这种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,根本进不了他们的脑子,更别提打动他们的心了。
今天,咱们就来把这个“About Us”页面拆开了揉碎了讲。我不教你写作文,我教你如何通过这页纸,建立信任,收割订单,甚至让客户觉得“不跟你合作是我的损失”。

网站建设
撕开面具:B2B的本质是P2P(People to People)
很多人有个巨大的误区,觉得做B2B(企业对企业)就得端着,就得冷冰冰,就得全是机器和参数。
大错特错。
在这个屏幕背后下单的,不是一台机器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。是那个坐在纽约办公室里,背着KPI压力,担心货不对板会被老板骂的采购经理。
他点击“About Us”,想看的不是你有几台注塑机(那是“Capacity”页面该展示的),他真正想找的是一颗定心丸。他在潜意识里问三个问题:
- 这帮人靠谱吗?(信任度)
- 这帮人懂我吗?(共情力)
- 出了事能找到人吗?(责任感)
如果你只展示冷冰冰的厂房图片和苍白的使命宣言,你就在拒绝与他建立情感连接。一个好的“About Us”,本质上是一场隔着屏幕的握手。你要通过文字和图片,传递出你手掌的温度和力度。

网站优化 SEO
拒绝“简历式”写作,拥抱“英雄之旅”
绝大多数的“About Us”都写成了枯燥的公司简历。这种写法最大的问题是:主角是你自己。
“我有什么,我做了什么,我多牛逼。” —— 这是自嗨。
真正的高手,懂得把主角的光环让给客户。我们要用好莱坞编剧常用的“英雄之旅”模型来重构你的品牌故事。
在这个故事里:
- 英雄(主角): 是你的客户。他面临着挑战(成本压力、交期风险、技术瓶颈)。
- 向导(配角): 是你。你不是去抢风头的,你是那个提供宝剑(产品)和地图(方案),帮助英雄打败恶龙(市场问题)的智者。
试试这种叙事逻辑: 不要上来就说“我们在电机行业深耕20年”。 换个说法:“在过去的20年里,我们见证了太多客户因为电机过热而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摆的焦虑。正因如此,我们花费了5000个小时研发了独家的散热专利,只为了让您的设备能多连续运转24小时。这不是关于电机,这是关于您生产线的生命力。”
看到区别了吗?前者是陈述事实,后者是解决痛点。这种写法能瞬间击中客户的软肋,让他感觉到“懂行”。
真实的粗糙感,胜过完美的假象
这点我必须狠狠吐槽一下。很多老板做 外贸网站建设 的时候,特别喜欢用那种全是白人模特、穿着笔挺西装、在玻璃房里指点江山的图库照片(Stock Photos)。
千万别用!一用就死!
现在的欧美采购商眼睛毒得很。当你用这种虚假的图片时,你就在传递一个信号:“我不诚实,我要掩盖真实的自己。”
什么是真正的高级感?是真实的粗糙感。
- 拍人: 拍拍你的一线工程师满手油污正在调试设备的样子;拍拍质检大姐戴着眼镜盯着显微镜的专注神情。
- 拍物: 别只放精修的产品图。放一张废品堆的照片,旁边配上文案:“为了这一个完美的零件,我们销毁了这一堆不完美的尝试。”
这种“自曝其短”的真实感,由于极具稀缺性,反而能构建极强的信任护城河。它告诉客户:我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,我为了质量是真的在拼命。
在 厦门创意互动,我们服务过一家做石材的客户。如果你去过石材厂就知道,那环境全是灰。起初客户想把照片全P白,我们坚决反对。我们保留了工匠脸上的一抹灰尘,文案写道:“Dust on our face, shine on your floor.”(我们脸上的灰尘,是为了您地板上的光泽。)
结果这句话成了他们的金字招牌,无数客户因为这句话记住了他们。
创始人的灵魂:Why You?
如果是中小企业,我强烈建议加上“创始人寄语”或者“Origin Story”(起源故事)。
很多中国工厂是家族企业,或者是一个技术大牛出来创业的。这个创业的初衷,往往最打动人。
不要写“为了赚大钱”,要挖掘那个“触发时刻”。
- 是不是因为你当年做采购时被劣质产品坑过,所以发誓要做一款不坑人的产品?
- 是不是因为你看到某个技术痛点长期无人解决,所以想挑战一下?
这里有个公式: 痛点(当年的困境)+ 觉醒(你的决定)+ 坚持(中间的困难)+ 承诺(现在的你)。
比如:“20年前,当我看到国产的阀门在极端低温下总是断裂,我就决定睡在实验室里。为了那0.1%的材料配比差异,我烧坏了30个炉子。今天,我把这个配方交给你,不是为了卖货,是为了证明中国制造也能征服北极。”
这种故事,AI写不出来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写得出。它能让你的品牌瞬间拥有人格(Personality)。
懂点技术:AI时代的E-E-A-T法则
咱们还得聊聊技术。现在的搜索引擎(Google)和AI(ChatGPT/Gemini)是怎么看你的“About Us”页面的?
Google有一套评分标准叫E-E-A-T(Experience 经验, Expertise 专业度, Authoritativeness 权威性, Trustworthiness 信任度)。
你的“About Us”页面,就是承载E-E-A-T的核心容器。如果这个页面写得烂,Google会认为你的网站是个无足轻重的“内容农场”,不会给你好的排名。
为了满足E-E-A-T,你的页面里必须包含:
- 具体的数字证据: 别说“很多经验”,要说“处理过50,000个SKU”。
- 权威背书: 哪怕是地方性的奖项、协会会员资格,都要把Logo摆出来。
- 团队资历: 介绍你的首席工程师时,要把他的LinkedIn链接挂上去,把他的从业年限写出来。这叫“实体关联”,让谷歌知道这也是个行业大牛。
- 历史沿革(Timeline): 用时间轴清晰地展示公司的发展节点。AI非常喜欢抓取这种结构化的时间数据来构建知识图谱。
团队展示:不要让你的员工隐形
很多网站的Team板块,要么是空的,要么全是老板一个人的照片。
这很不聪明。在外贸交易中,客户其实很担心“单点风险”——万一老板生病了,或者这个业务员离职了,我的订单怎么办?
展示你的团队,是在展示你的组织能力(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)。
- Sales Team: 展示笑容,传递服务意识。
- R&D Team: 展示专注,传递技术实力。
- QC Team: 展示严谨,传递质量底线。
- Logistics Team: 展示忙碌,传递交付能力。
给每张照片配上一句简短的引言(Quote)。比如质检经理老王的照片下写:“在我这,99.9%就是0。”(At my station, 99.9% equals zero.)
这种鲜活的“人味儿”,能极大地降低客户的心理防线。
视频化趋势:一分钟胜过千言万语
到了2025年,如果你的About Us页面还没视频,那你真的out了。
但我说的不是那种像CCTV纪录片一样、配着激昂交响乐、全是航拍大镜头的宣传片。那种片子客户看3秒就关了。
我要你拍的是“Vlog风格的工厂走访”。
- 手持镜头,跟着老板走。
- “Hi, I’m Jack. Let me show you our testing lab.”
- 直接走到测试机前,现场演示怎么做破坏性测试。
- 走到食堂,给客户看看工人吃什么(侧面反映工厂福利和管理水平)。
这种视频不需要昂贵的设备,手机+稳定器就能拍。它的核心在于“In the moment”(在场感)。它向客户证明:这一切都是真的,我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。
别忘了最后的临门一脚:Call to Action
看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、真实的图片、专业的团队,客户的情绪已经被你调动起来了。这时候,千万别戛然而止。
很多About Us页面的结尾就是个页脚,啥也没有。这是巨大的浪费。
一定要在底部加上一个强有力的CTA(Call to Action):
- “既然您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故事,不如让我们听听您的故事?告诉我们您现在的项目痛点。”
- “想看看那台为您节省成本的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吗?点击这里预约一次视频看厂。”
把这种“务虚”的情感连接,迅速转化为“务实”的商业互动。
结语:你的故事,是你唯一的护城河
技术可以被模仿,设备可以被买到,价格可以被内卷。在这个同质化竞争惨烈的时代,唯有你的故事、你的价值观、你的人格魅力,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。
“About Us”页面,不是公司的说明书,而是公司的灵魂宣言。
把它写好,不仅是为了SEO,不仅是为了转化率,更是为了在这个冰冷的数字世界里,喊出属于你自己的声音,找到那些真正认同你、愿意与你长期同行的伙伴。
如果你觉得挖掘这些故事很难,或者不知道怎么用国际化的语言把这些“土味”真情表达出来,别闷头苦想。我在 厦门创意互动 带着一帮既懂代码又懂文学的兄弟,最擅长的就是把中国工厂的“硬核实力”翻译成全球通用的“品牌温情”。
来找我聊聊,把你肚子里的那些创业心酸和技术骄傲都倒出来,我们帮你把它变成那个让客户看一眼就决定“非你不可”的动人篇章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