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来了,网站流量就没了?
这几年,很多做网站的老板、运营都在嚷嚷:“网站流量断崖式下跌,是不是AI搞的鬼?”说实话,这话不全错,但也不全对。AI,尤其是像ChatGPT、Perplexity、Google SGE(搜索生成体验)这类大模型,确实正在改变用户搜索行为。过去用户搜个产品,会点进你的网站,现在呢?AI一句话总结完了,谁还点?
但这并不代表你的网站就无路可走了。真正的问题不是AI拿走了你的流量,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部分流量在流失,甚至用错了工具、看错了数据。
所以今天我们不谈空话,就聊干货:如何用 GA4 + GSC + 排名追踪工具,精准识别流量的真实去向,找回你失去的用户。

GEO
别再用“感觉”做决策,你需要看的是这三类数据
许多老板问我:“我感觉最近询盘变少了,是不是SEO没用了?”我只想说一句:“感觉”是最贵的成本。
我们得用数据说话。你必须**同时看懂GA4(网站行为)+ GSC(搜索曝光)+ SERP工具(关键词排名)**三套数据,才能拼出一张流量真相图:
- GA4告诉你:来了多少人、看了哪些页、走了几秒。
 - GSC告诉你:你还被展示吗?展示给了谁?点进来了多少?
 - 关键词排名工具告诉你:你是不是被竞争对手挤下去了?
 
这三把“武器”,缺一不可。
GA4 怎么看出用户是不是“没兴趣”了?
GA4的界面比起老版UA复杂了不少,但只要掌握几个核心指标,其实非常直观:
- 参与度(Engagement Rate):低于50%,就说明你的内容抓不住人。
 - 页面路径(Path exploration):用户进来就走,说明首页或者着陆页有问题。
 - 事件追踪(Events):比如按钮没被点,表单没人提交,你得去检查交互体验是不是太差。
 
实战建议:
设置好“转化事件”(如点击“联系我们”、“提交表单”)的追踪后,对比近3个月与去年同期的事件完成数,下降超过30%,你就要警惕了。
GSC 揭示的是你“在不在”用户的视野里
Google Search Console 是你了解搜索表现的第一窗口。很多人只盯着点击量,我告诉你:更应该盯的是“展示量(Impressions)”和“点击率(CTR)”。
- 如果展示量下降,说明你关键词曝光本身在下降,可能被AI摘要吃掉了,或是排名掉了。
 - 如果展示量还在但点击率下降,说明用户看到你了但不点了,问题多半在标题、描述、Meta优化不到位。
 
举个例子,我最近帮一家做外贸网站建设的客户分析数据,发现他们“B2B industrial automation website”这个关键词排名还在Top 5,但点击率从4.3%跌到了1.1%。为啥?因为AI摘要直接展示了竞争对手更清晰的报价信息和交付周期,而他这边还在写“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报价”这种无效句式。
关键词排名追踪,才是揭穿AI“抢你饭碗”的放大镜
光看搜索曝光和点击是不够的,关键词排名追踪工具(如Ahrefs、SEMrush、Rank Tracker)才是最终武器。你可以清晰看到:
- 哪些核心关键词排名掉了?掉了几位?
 - 是不是AI摘要、百科、YouTube视频、论坛帖子抢了你的位置?
 - 有没有新的内容形式(如Google AI Overview)把你推下去了?
 
以我服务的另一个厦门客户为例,他们过去靠“厦门工业零部件加工”这个词拿流量,后来被Bing AI和SGE改写后,页面排名掉出首页。我建议他们补充结构化FAQ内容、添加AI摘要标记、做视频摘要,不到一个月,流量又慢慢爬回来了。
别盲目做内容,学会看“流量意图断层”
有些人说,“AI来了,我们要发更多内容”,错!AI时代,内容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针对“断层意图”做修复。
什么叫“断层意图”?就是用户想了解的那一步,你没写,而AI刚好给了。
举例说明:
用户搜索“出口德国的3C产品认证流程”,你的页面只写了“我们提供认证代办”,没详细写出“CE认证申请流程、周期、资料、常见坑”,结果AI抢先一步写出来了,你就被取代了。我们建议补上实操细节、风险提示、甚至加一个成本估算表,重新争夺曝光机会。
未来的SEO,不只是写内容,而是写“AI愿意引用”的内容
AI搜索时代,排名机制正在悄悄转变。你现在的目标不仅是取悦Google,而是要让AI也愿意抓取你的内容,甚至直接在答案中引用你。
这就意味着:
- 内容要结构清晰,H2、H3合理分布,便于AI摘要。
 - 每一节要有小结或FAQ形式的总结,AI爱吃这种“方便咀嚼”的信息。
 - 用数据、案例、表格、对比图增强说服力,AI喜欢有依据、有形式的内容。
 
我们在为客户优化厦门创意互动主站SEO时,就用这种方式,撰写了多个“AI友好型”页面,部分页面甚至被Perplexity和Gemini直接引用,带来超出预期的自然流量。
写在最后:别把AI当敌人,得用得巧、用得准
AI确实在改变搜索流量分配规则,这是事实。但真正的问题,是你有没有与时俱进地审视你的数据、你的内容、你的网站结构。
说到底,网站这玩意儿,拼的不是“堆多少内容”,而是你有没有一套完整的认知、分析、执行链条。
GA4+GSC+关键词工具就是你手里的“望远镜、显微镜和X光机”,配合得好,哪怕是在AI抢饭吃的时代,你也能做那个“卖铲子”的人。
如果你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还是一头雾水,不知道从哪下手,不妨来和我们聊聊。我们在网站这行十八年了,见过太多的热潮与寒冬。也许一次真诚的沟通,就能让你的流量问题,少走三个月的弯路。
欢迎联系 厦门创意互动,我们不是只会吹牛的“外包公司”,我们是能陪你走到结果的建站合伙人。






